close

 

 

繪本《團圓》

  

  • 作者:余麗瓊、朱成梁
  • 出版社:信誼基金出版社
  •  

    這本繪本是大陸作家創作與繪製,我很喜歡,一開始說不上原因,等慢慢沉澱咀嚼後,歸納出兩個:



    其一,畫風樸拙!完全讓人遙想起當年小學時國立殯儀館編譯館出版的國語課本內的插圖(顯示為懷舊性格XD)。

    其二,對比現在年味越來越"淡定"的過年情景,故事裡年節的氣氛好濃烈,濃烈得讓人對於繪本內主角們的重逢與離別,特別有感觸!

     

    是啊!重逢與離別,人的一生總在這個循環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它也是一種移動!移動生重逢、移動生離別,我們總是不停的在移動。求學時期,為了選填上的學校,在學校所在的城鎮與家鄉的城鎮間,移動。求生活時期,為了所選擇的公司,在住家與上班地點間,移動。

    一個家,有人移動,有人不移動。不移動的等著移動者的歸來,也許是每日、也許是每月、甚至是每年。那種殷殷期盼、那種因為久別而有的一點點見面時會出現的害羞,那種歸心似箭,那種滿懷鄉愁抵達家鄉見到家人們激動卻又得壓抑的感動...


    是屬於所有人的!

     

    台灣社會逐漸國際化,班上孩子家庭組成為異國婚姻的越來越多,許多學生都曾有陪著新住民媽媽回故鄉的經驗。就算是雙親都是本國人,孩子也常有陪著父親回爺爺奶奶家、或陪著母親回外公外婆家過年的情景。

    有些問題,可以在讀完繪本後,問一問孩子:

     

    父母親在準備回他們自己的"老家"前,外顯的心情是如何?
    爸爸媽媽會另外採買老家家人或親戚的禮物嗎?都買些什麼?
    祖父母看到父親母親,反應是怎樣?
    爸爸媽媽在"老家"時所表現出來的樣子,和在家裡,有不同嗎?
    在爺爺奶奶家過年、和在外公外婆家過年,一樣嗎?哪裡不一樣呢?

     

    也可以和孩子們分享,我們小時候的過年,都是什麼模樣。那種一年一次和媽媽牽著手去採買新衣的心情、那種滿街商店都拉上鐵門,像是鬧空城的短暫蒼涼、那種母親與親戚女眷們從早上就開始準備除夕團圓飯的壯大排場、那種收到紅包相信媽媽會好好把它存進郵局覺得人生好正面的激昂(?)...


    雖然世代僅僅往前移動了幾十年,但,不一樣的,它還是毫不留情的更迭了。



    ps.顧玉玲《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寫的雖然是幾名菲律賓移工在台灣的故事,但呼應的卻是台灣人以前現在以後的"移動"。文本不難,裡面的故事可以當作短文分享給孩子們聽,做為和本網頁介紹的繪本以及主題"工作"的旁支文脈。


    延伸繪本:蘋果甜蜜蜜、小米有個小袋子、熊爸爸去另一個城市工作

     

     

    以下為博客來網站介紹:

     

    團圓 屬於你我的節日故事

    團圓 是一種情感的企求
    是人與人之間的維繫
    是中國人最喜歡的圓融
    是心靈上的大滿足

      多年前,一人隻身在大陸工作的那三年,每逢中秋,心裡對家的那種思念,總是加倍,即使身旁有再多的當地朋友、台灣朋友,夜深人靜時,還是期待在MSN的那端,能夠找到一個熟悉的人、或聽到熟悉的聲音,但往往不能如願,因為,大家都團圓去了。高漲的鄉愁,也只能期待春節快快到來。

      當我手上捧著這本團圓書時,心中的想法是,台灣高鐵一坐,短短1個半小時,就能從北坐到南、從南回到北,恐怕讀者很難理解大中國這種一年才回家一次的感覺,但確實如此;記得,有個家住新疆的大陸同事,光是搭火車的時間,來回就得耗掉半個月,他就是屬於一年回家一次的人。

      那麼,怎麼讓讀者體會呢?看完整本書,發現是我多慮了。

      這本圖畫書,創作者雖然沒有說出任何鄉愁,但從爸爸回家、小女孩被抱起,短短幾頁,一股很深的情感已經蘊藏著,並隨著團聚、吃年夜飯、看熱鬧的街景,到爸爸又要回到工作崗位、小手緊握幸運幣給爸爸,聚聚合合、離離散散,道盡對下一次團圓,更深的企盼。

      除了情感之外,本書所提的幸運幣,也讓我們認識到中國某些地方的過年習俗,就像台灣過年,一定要有紅龜粿應景,還有我最不敢吃的長年菜,所以,也可以趁此機會,和孩子了解更多的過年習俗,體會過年真正的意義,不再只是吃吃睡睡而已。別忘了和孩子,一起創造屬於你們自己的團圓故事。

     

     

    文章管理與撰寫by 鈺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光華向日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